在清华大学通州基地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头戴MR眼镜,眼前悬浮着与实体建筑完全原位锚定的三维数字模型,机电专业管线排布以高亮形式延展,构件参数可以实时查看,每一处节点皆可透视、可与虚拟模型交互。这一颠覆性场景的背后,正是MR技术构建的“数字平行世界”:作为智能建造领域的又一“黑科技”,它通过虚实融合的沉浸式预演,打破传统施工中施工方案无现场参照的困局,以数字孪生为纽带,实现方案精准校验、风险前置预控与资源动态优化。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从“事后纠偏”到“前置预控”,MR技术正为工程建设的降本增效、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势能。
MR(混合现实)技术是通过各类信息数据导入到BIM-MR头盔中,在眼镜端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让虚和实1:1无缝对接。戴上之后就像佩戴了360度无死角的移动摄像头,可以在现实空间中看到建筑的全息影像。同时该设备还具备动作捕捉技术,管理人员可通过手势操作,与虚拟物体互动,从而实现在建筑模型中工作。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还有效保障了施工质量。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该技术借助BIM-MR头盔辅助施工,可以改善很多施工中的不足:比如在建设施工中,项目团队通过MR眼镜,将机电管线信息实时投射到实际建筑场景中,生成精确的管线布置图,可直观展示管线的高度、洞口位置、走向等变化,使团队能够在施工过程中迅速发现管线布局中的潜在问题,有效减少二次结构墙体构造柱、圈梁与机电管综之间碰撞问题,避免事后剔凿,确保施工质量同时有效保障施工进度。在外檐幕墙、装饰装修等前期设计阶段中,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可通过MR眼镜,在建筑物未完成前实体投射出多种幕墙材料、装饰风格等进行实时体验,有助于各方在设计变更中达成共识,消除沟通壁垒,为加快施工进度奠定基础。此外,在安全培训中可借助MR模拟高空作业、设备操作等高风险场景,建设者以“第一视角”体验安全隐患,强化安全操作意识,为施工现场安全零事故、无伤亡提供有力支持。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在智能建造领域持续加码,推动项目在施工质量、效率和安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全力打造精品工程,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