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第一高楼”北京绿地中心工程BIM创新应用(中华建设报)

  • 时间:2014-04-14

摘要:“国门第一高楼”——北京绿地中心工程超高层4号楼正在建设中,该项目运用BIM技术实现项目管理流程创新,推进项目实施。

“国门第一高楼”北京绿地中心

 

    “国门第一高楼”——北京绿地中心工程超高层4号楼正在建设中,该项目运用BIM技术实现项目管理流程创新,推进项目实施。

 

  一座建筑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符号,一座建筑可以影响一个区域的发展。近日,由北京建工六建集团承建的“国门第一高楼”——北京绿地中心工程,继1号楼、2号楼圆满竣工之后,檐高151.9米的3号楼也顺利实现结构封顶,而超高层4号楼正在稳步“成长”中。


  科技攻坚 BIM创新保驾护航


  对于超高层而言,复杂的结构、超高的施工工艺要求是横亘在绿地中心项目部面前的一道道险阻。项目总工程师张莉莉带领团队,在不停地研讨和论证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超高层施工经验。


  4号楼作为整个项目的制高点,300米的高度,首先对地下的结构要求就异于其他建筑,其中地下2层至5层核心筒墙体均为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根据国内已有的超高层施工经验,钢板剪力墙混凝土易产生裂缝,且原因比较复杂。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参考。为解决这个难题,张莉莉带领团队提前半年对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裂缝控制进行科研攻关,对钢板的焊接工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各施工工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等几方面进行研究,并精心制订了实施方案,该方案于2013年3月23日通过了以杨嗣信为组长的权威专家论证。为确保实施方案的科学性,根据专家的意见,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该项目部在地下3层制作了一段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试验样板墙,模拟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并在混凝土成型后对钢板、混凝土进行应变的全过程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以期找出钢板剪力墙裂缝的成因并且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通过试验,剪力墙的混凝土质量、外观均达到了预期目标,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设计、甲方等各方一致肯定。目前,该项目部研究的成果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准,解决了目前建筑业一直无法解决的钢板墙混凝土裂缝难题。


  由于超高层施工工艺复杂、技术难点多,项目部专门引进了BIM技术,以便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项目部通过BIM模型对工程空间、时间、成本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模拟施工现场生产环节,如超高层塔吊互拆、导轨式自爬模板顶升等,从而制定适合工程特点的施工方案;与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等利用三维模型进行图纸问题分析,深化图纸设计工作;利用电子沙盘、宣传片进行项目汇报和展示等。这些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项目各方协作能力,成为了施工现场交流的主要媒介,使沟通、讨论、决策都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使本来复杂的超高层项目管理变得更为高效、快捷,进而实现了BIM的项目管理流程创新。


  据悉,项目部还将与BIM课题组开辟垂直运输组织管理、大型构件预拼接等多个应用领域,继续利用BIM技术推进绿地中心项目的实施。

 

    科学管理 超高层建设提速


  35万平方米,这样一个偌大的现场;五个单体工程,其中一个为300米的超高层项目;千余名劳务人员,因此如何管理好现场,如何推动工程的全速挺进,如何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项目经理高山的面前。


  在抓管理上,项目部针对北京绿地中心项目部超高层工程特点,早在开工伊始,就设立了生产管理、机电管理、钢结构管理、财务核算、预算合约、物资管理、设计协调、科技攻关、技术管理、测量放线、质量管理、安全保卫、综合办公室等12个常设部室及1个合约采购办公室,细化职责,强化管理。


  同时,项目组明确了管理表格化、制度化、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五化”管理标准,推出了《北京绿地中心工程项目策划及管理实施细则》。

 

  另外,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项目部成立了由项目书记、公关副经理、生产副经理与商务经理等4人组成的采购资金管理办公室,负责限额以上物资采购、分包招标及资金支付工作。项目部制定了每周固定的经济分析会制度,由各部门负责人与项目班子成员参加,所有关系到经济、成本的问题集中反映并讨论决定,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各部门,所有问题限期解决。项目部还制定了物资管理办法,规定大宗物资均由六建集团物资管理分公司集中招标采购。其中,限额以上的物资由采购资金管理办公室招标或询价采购,限额以下的物资由项目物资部询价采购。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物资部加强了与六建集团各项目的信息交流,内部调拨配电箱、电缆、工字钢等物资约135万元,节约成本共计约50万元。


  科学施工 解决小场地难题


  在627号地块施工时,针对施工场地狭小的特点,项目部对不同施工阶段的垂直运输组织方案进行了多次研讨,最终制定了分阶段的施工场地布置调整计划。基础施工阶段分两个区域布置料场,一个布置在楼座周边,东侧和北侧设置了钢结构、模板、周转材料堆放区;另一个布置在距楼座北侧300米处,此料场需要使用吊车配合进行二次倒运。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技术部将楼座周边钢结构堆放区内移至塔吊吊运半径范围内,减少二次倒运,大幅度提高了大型钢构件吊装效率,加快了主体结构施工进度。


  与专业分公司的密切配合也为工程全速挺进提供了保障。300米高的4号楼是此次施工中的最大难题。地下以及地上近20层的钢结构部分,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比传统结构要求更高。由于施工场地十分狭小,普通塔吊无论在吊重、高度以及回转半径方面都难以达到要求。为此,项目部与集团公司机械施工分公司进行多次讨论,先后制订了8套方案,并与甲方进行交流研究。最终,机械施工分公司选择购置了两台最适合超高层建筑施工的STL720动臂式塔机。


  “我们承诺过的就一定竭尽全力做到,排除万难也不能耽误工程,这是整个项目团队所遵循的理念。”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部在应用BIM技术的过程中,结合了超高层工程的特点,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现代的项目管理,以实际行动贯彻了“科技强企”的理念,确保绿地中心第一座醒目的超高层地标建筑早日延伸天际线。项目负责人说。

 

 

来源:中华建设报 

北京建工六建集团责任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3 备案号:京ICP备13034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