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援建:巧用空间 纵向拓展作业面(首都建设报)

  山洪水灾对山区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深山区,既是重灾区,又是援建的最难地区,此次北京建工六建公司援建的河北镇、南窖乡、中窖村三个地块就属于山区施工,援建工作要求快速、高效,可在山区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提速难。6天来,建设者总结出了一些援建山区如何快速高效的做法。

 

选址:找块平地不容易

  北京建工六建房山灾区安置房现场总指挥杨志欣说,山区援建选址就有很大学问。“7月26日,我们跟市住建委、设计单位、乡镇负责人挑选地方,选定了河北镇一家关停多年的水泥厂内建设150间安置房,而在南窖乡建设的400间选在一片河滩地。”

  从选址看,河北镇属于住户和企业集中的地区,水泥厂的地面硬化好,而且位置高出旁边的河道约二三十米,这样即便再发大水这里也不会有问题。南窖乡选址主要考虑到深山区平地少的问题,好不容易在两山之间找到一块足够大的河滩,地面虽然淤泥多,但相对平整。山区选址最大的不确定就是仅有的土地资源与实际用地之间差距很大,经过测算,项目部发现这里摆不下400间,需要另寻他处,而山区土地资源匮乏导致任何一块有规模的平地都能入选。因此,中窖村半山腰的一片平地就成了首选,这里只建设68间板房,与南窖乡的370间,加起来满足了整体建设需求,但就是这看似很小的工程量却给施工单位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施工:反向平地巧打灰

  选址完成后,山区施工的另一个难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回填土。由于洪水导致本就松软的河滩土更加泥泞,一米深的淤泥,除了履带机械外,所有车辆都无法通行。南窖乡项目负责人之一的马鹏飞和同事们没少想招儿,首先就是回填的含有大量石头的级配砂石,这些回填土支撑性能良好,可以承受板房的重量,但南窖乡这片土地达两万平方米,平均回填厚度超过两米,项目部动用了6台挖土机、3台推土机、4台铲车,30多台运土车,五天五夜不停地施工。

  近5万立方米的回填土从哪里入手呢?为此,项目部根据场地一侧是河道,另一侧是路基的特点,而路基与场地的高差达到近6米,为此项目部决定在路基一侧做坡道,现场动用了3台钩机整理运来的级配砂石,花了24个小时完成了这条坡道。由于山区道路狭窄,创造更多的作业渠道对提高效率至关重要。为此,项目部在另一侧又开了一条坡道,保证回填土数量。在施工顺序的选择上,项目部决定从坡道向最远端先铺出一条道路,施工采取从河道向路基反向回填级配砂石,这样回填一段施工一段,既保证了安置房的施工进度,又不会造成施工与回填之间出现工序矛盾。

  山区施工除了需要回填大量级配砂石外,大型工程机械设备与狭窄的山区道路也产生了矛盾。在中窖村施工中,项目部就因为道路狭窄导致混凝土罐车无法到达指定位置,高差过大导致常用的泵车(天泵)无法将混凝土打到指定位置。项目部因地制宜采用地泵,通过连接管道可以从地面将混凝土打到近200米的高度,解决了混凝土运输的难题。

 

后勤:多措并举解决运输

  对于山区施工来说,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材料供应,六建公司采取大宗物资由下属物资分公司、商品混凝土公司统一负责供应,又兼具灵活。虽然物资公司在水电材料和钢筋模板等方面具备快速集结能力,但电动工具和五金化杂等材料不能快速供给,他们采取日常用品项目部采购,再由物资公司统一出据凭证,保证了援建的阳光透明。

  考虑到山区特点,运输工具的选择也要灵活,在中窖村施工中,项目部租用了当地农民的农用三轮车,利用其在山路上的运输优势,辅助大型材料运输设备,再配合人拉肩扛的方式。(记者 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