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六建集团房山区抢险援建纪实

筑防洪坝 建安置房

肩负国企责任 彰显铁军本色

北京建工六建集团房山区抢险援建纪实

 

  7月21日,北京地区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雨,位于北京市西南位置的房山区,受灾尤为严重。

  灾情就是命令。北京市委、市政府立即对抗洪抢险、灾后重建工作做出战略部署,集中全市力量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作为有着半个多世纪光荣历史、曾经7天7夜建成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参加过四川抗震救灾援建的北京建工六建集团,根据建工集团总体部署,在此次灾难面前,再次勇担国企社会责任,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科学决策、快速行动、攻坚克难,用汗水和智慧,在最短的时间内筑起防洪堤坝确保道路畅通、建好安置房使灾区人民早日回归家园。他们用实际行动又一次谱写了壮丽诗篇,在险情面前再次彰显了铁军本色。

 

勇挑重任 20小时筑起千米防洪坝

  21日的特大暴雨使京港澳高速出京方向17.5公里处,南岗洼铁路桥下路段因严重积水而一片汪洋,导致交通一度中断。天气预报预测未来几天,北京仍将有中到大雨。为确保灾情不再出现,市委、市政府领导现场视察后,召开紧急会议,对抗洪抢险工作进行了再次部署,决定在京港澳高速17.5公里处建防洪堤坝。

  7月24日凌晨,接到任务的北京建工六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永植,总经理于国亮迅即进行了科学周密部署,成立了抢险救灾指挥部,组建了由5个项目部组成的抢险救灾突击队,并在第一时间将命令下达到各项目部,要求连夜做好抢险材料、工具、机械及后方供应保障的筹备工作。

  24日6点半,京港澳高速的前期抢险工作还在紧张进行,周边仍是泥泞一片,车辆根本无法靠近。千余名六建将士在泥泞的道路上徒步前行,第一时间赶到了抢险现场。抢险总指挥杨志欣马上与各项目部经理进行了现场勘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堤坝走向、堆筑方案、工序进行了讨论和明确。没过多久,周边道路终于打通,各种机械和抢险物资终于抵达抢险现场。瞬间,整个抢险现场沸腾起来,机械轰鸣、人声鼎沸,六建将士们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满身泥污,可他们来不及擦拭,更没有一人休息,级配砂石铺设、砂袋装填、防洪堤坝堆筑,一切工作科学推进,一条底宽5米、上宽3米的防洪堤坝在全体将士们的手中蜿蜒伸展向前……

  24日下午5点,由建工六建负责的11万个砂袋堆筑、长500余米的防洪堤坝抢险任务率先完成,前方将士们终于可以得以休憩。而此时,前线指挥部再次下达了对岸同样堆筑防洪堤坝的命令。在前线指挥的六建集团总经理于国亮明确提出了“发扬建工铁军精神,确保抢险战役全面胜利”的目标,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及前后方配合做了全面部署。

  7月24日夜,由于对岸堆筑防洪堤坝的条件尚不具备,六建各项目部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后期物资的筹备和休整,蓄势以待。

  7月25日早8点,近千名六建将士再次在抢险现场集结,虽略显疲惫,但每个人仍是斗志昂扬。阴沉的天空,时而落下的雨珠,让广大将士异常紧张,部分现场刚一具备施工条件,全体将士便投入到紧张的抢险中。

  战斗在继续、堤坝在伸展。“发扬北京建工六建铁军精神,打好京港澳高速抢险防汛攻坚战”,悬挂在刚刚通车的京港澳高速上方的立交桥上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

  7月25日下午6点,经过现场千余名将士的共同努力,又一条长400米的防洪堤坝堆筑完毕。顿时,欢呼声、掌声响彻天空,将现场进行最后收尾工作的推土机的轰鸣声淹没其中……仅用20个小时,北京六建铁军用自己的责任、爱心和汗水确保了交通要道的畅通。

 

连续作战 10天建好灾后安置房

  7月25日夜,北京建工六建集团再次接到艰巨任务:8月5日前,在房山区河北镇及南窖乡为灾区人民搭建600余套安置房。26日在对安置房建设现场进行勘察的基础上,26日夜公司再次召开紧急部署会,对安置房建设工作进行周密部署。

  来不及休整,更来不及回家, 27日一早,北京建工六建集团下属的总承包部及总承包二部的将士们迅速转战。

  河北镇安置房建设点选址在一个废弃的水泥厂内,现场硬化条件较好。六建总指挥杨志欣与现场指挥王春雨立即根据场区内四个安置房建设点的地形进行工序安排和劳动力的组织。中午便展开放线定位、支模板等工作。28日中午12点,开始浇筑混凝土,下午四点安置房材料运抵现场,仅用一天时间便具备了安置房搭建的条件。29日一早,河北镇4号地30间安置房搭建工作率先启动。随即其它三个建设点的支模板、浇筑地基、搭建安置房、水电作业等工作科学快速推进。8月4日下午,河北镇159间安置房及厨房、厕所全部通过验收小组验收,工程质量得到高度评价。

  南窖乡位于深山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恶劣。安置房建设点选址在一片地势较低的开阔地带,但为确保安全,该建设点必须进行土方回填垫高两到三米,成为10天内完成安置房建设的瓶颈。负责南窖乡安置房建设的六建总承包部经理杨建中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协调,采用河道内砂石作为回填材料,既疏通了河道又解决了回填材料紧缺的难题。5天5夜,六建将士克服连续48小时降雨带来的施工困难,成功破解瓶颈难题。过程中根据现场回填情况,科学组织、合理安排,700名施工人员,各工序交叉作业但又有条不紊,8月5日中午,南窖乡388套安置房提前竣工。

  中窖村安置房建设点是因南窖乡安置房无法满足灾民需求,而于7月29日临时增加的建设项目。比其它建设点晚两天进场,且选址于半山腰,大型机械设备根本无法到达现场。负责该安置点建设的现场指挥张锴,积极协调当地村民的农用车20余辆,迅即展开场地平整工作。因地势较高,为确保混凝土浇筑顺利,项目部果断采取地泵输送混凝土的方式,成功解决运输问题。为确保"8.5"目标的实现,安置房材料全部采取农用车辆倒运和人工搬运结合的方式。8月4日晚,仅用7昼夜,67间临时安置房提前完成。

  为确保10天内全面完成临时安置房建设,北京六建集团党委成立了抢险救灾临时党支部。六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永植明确指出:越是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越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越是在连续作战的过程中,越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确保前线将士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 “通过在抢险救灾中开展创先争优,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用榜样的力量不仅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更提振了广大将士按时完成任务的信心!”临时党支部书记白文汇十分感慨。

  13天连续两次抢险任务,北京建工六建铁军不辱使命。从接到上级紧急命令到集结千余名将士奔赴抢险一线,从科学部署到攻坚克难完成全部抢险任务,面对灾情,北京六建人勇于奉献,挺身而出;面对艰险,北京六建人众志成城,风雨同舟;面对困难,北京六建人全力以赴,攻坚克难。

  2012年8月5日中午,喧嚣了十几天的山村恢复了昔日的宁静,北京建工六建铁军与当地村民一起用不屈的精神、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决心使灾后的山村更加秀美,更加和谐!(王加江 付荻葳 顾爽 吴宇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