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收徒 传承“工匠精神” (北京日报)

劳模收徒 传承“工匠精神” (北京日报)     

  昨天,大兴首创团河保障房工地现场,塔吊林立,一派繁忙。与平时不同的是,项目部门前多出了一个朱红色的拜师台。当天,北京建工六建集团的3名劳动模范和一名总工程师,现场签约收下10名来自各项目部的青年骨干当徒弟。双方还签订《北京建工六建集团劳动模范导师带徒协议书》,未来两年,师傅们将引导和带领徒弟,通过参加劳动竞赛、技改创新等方式,把几十年积累下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师傅,请您喝茶!”签约后,徒弟刘亮双手奉上一杯茶,师傅王广和轻抿一口,随后师徒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现在接个活不容易,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拜师仪式还没结束,58岁的全国劳动模范、六建集团副总经理王广和就从过程经营和服务意识两方面,给徒弟们上了一课。

  2000年和2005年,王广和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模和全国劳模。昨天,已经头发花白的王广和,又披上了绶带,挂上了奖章——他对收徒特别在意。说起师傅带徒弟,王广和至今仍颇有感触,1980年,当时仅22岁的王广和来到六建,他师从一位北京市劳模从木工干起,手把手学技艺。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王广和仅用一年半时间就达到了二级工专业水准,这比正常的学徒期缩短了一半。“不光是技艺,师傅的言传身教,认真踏实做事的态度,也让我很受益。”王广和说。

  此后几十年,从工长到统计员,从计划员到项目经理,王广和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踏实,也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2003年初,当时是项目经理的王广和承接了天津泰达足球场工程。工程设计中,有42根跨度为60米的悬挑梁斜拉梁。按照美国的施工方案,施工不仅投入大,而且工期长,王广和决定采用加固踏步板、缩小支撑体积的做法。刚开始,美方还表示质疑,要求王广和3天内拿出计算书和施工方案。王广和连续奋战几晚后,终于做出了方案,更改方案后工期不仅提前了30天,还节省了40多万元。最终,泰达足球场如期竣工,工程还捧到了建筑界最高奖项“鲁班奖”。

  当了13年项目经理,王广和共创出3项“鲁班奖”,21项工程个个都有好奖项。要知道,“鲁班奖”可是中国建筑界工程质量的最高奖项。干一项工程交一个客户朋友,此后他拿到的紫檀博物馆、励骏酒店等多项工程都是老客户指名道姓给的“回头活儿”。他管理的项目不仅没有一项工程亏损,还上缴企业纯利一亿多元。能够取得如此业绩,靠的正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以前体力活多,现在社会进步了,铲车、吊车等机械化水平很高,但建筑行业很多环节还是得靠手工,在技艺上还需要工匠精神。”王广和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他希望退休前能把近40年来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尤其是要从做人口碑、对企业团队的责任精神和思考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给徒弟们一些指导和帮助。”

  37岁的刘亮是六建集团北京军区总医院项目部经理,这次他成了王广和名正言顺的两名签约弟子之一。其实,早在2002年,刘亮刚到六建集团,他就一直跟着王广和做项目。王广和的敬业精神,至今仍让刘亮印象深刻,“从早7点到晚10点,他总是在项目现场转悠,一个角落也不放过,比如浇筑混凝土出了问题,他就马上想办法解决。”2011年,刘亮“出师”成为项目经理,开始独当一面。如今正式拜师王广和,刘亮表示,跟着劳模导师学习,是一种动力,同时也有一种压力,“徒弟身上背着师傅的口碑,如果学不好,就给师傅丢人了。”

    除王广和外,当天担任导师的还有全国基建劳动模范隋世忠、北京市劳动模范邱平启和六建集团总工程师于大海,他们也将通过言传身教,从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管理技能、专业水准等方面对徒弟加以培养,把“秘籍绝技”传授给这些“求真经、做高徒”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