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大暴雨的“重灾区”——京港澳高速路出京方向17.5公里处水深一度达4米,损失严重。在首都国企的通力合作下,公路迅速恢复通车,而为应对新一轮强降雨,北京建工集团用36小时建成了1.5公里长的护堤,为该路段筑起了生命线。
任务十万火急
7月23日19时,北京建工集团总经理戴彬彬接到上级电话,得知有紧急任务,一面召集二级单位相关人员,一面与集团副总经理丁传波等人赶往房山区应急指挥中心。同时,集团安全监管部和机械公司负责人也到达抢险现场。
房山区应急指挥中心和抢险现场的工作双线并行向前推进。一方面,是市、区、各委办局负责人分析和安排房山区的抢险善后工作;另 一方面,是市领导与北京建工集团相关人员走在曾被洪水淹没的公路边坡上,部署后续降雨的预防工作。
22时30分左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达抢险现场,了解最新工作情况,并作进一步指示。之前在房山区应急指挥中心开会的人员也到达现场。
23时,领到修建防洪护堤的任务后,建工集团一行人再次踏勘现场,了解地形和施工位置,工作方案也随着具体任务的明晰而出炉。
紧急调兵遣将
24日1时左右,三建、六建的领导先后接到集团施工管理部的调遣电话。任务紧急!他们马上调兵遣将。
5个小时内,三建、六建共9个距离抢险现场较近的项目部接到任务后紧急行动,1800多人火速汇合。机械公司的100多台车辆、设备以及市抢险大队部分成员在更早的时间赶至现场,清理场地,填埋基础,为护堤的修建创造作业面。
六建广阳家园项目部距离抢险现场最近。“我们接到任务连夜制定方案,包括物资调集、工人着装、饮食保障等等,都考虑到了。”项目经理张锴边在现场指挥边介绍情况。
据了解,由于进场惟一的道路有积水,而且周边两三公里范围内一片泥泞,车辆无法靠近,施工人员在泥泞的道路上徒步前进,最先出发的张锴等人趟着水在第一时间到达抢险现场。
人员、设备、物资齐备,一场硬仗拉开序幕。
紧张的36小时
24日6时,在京港澳高速路旁1.5公里的距离内,1800人统一身着迷彩服和红马甲,整齐划一,干劲儿十足。
周边道路打通之后,各种机械设备和抢险物资接二连三抵达抢险现场。一时间,现场沸腾起来,机械轰鸣、人声鼎沸。大家双手紧握铁锹,双臂扛起沙袋,护堤开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前延伸……
北京建工集团党委书记刘志国、副书记焦玉锁要求,全体人员抢时间、争速度,保证出色完成任务。安全监管部部长唐伟、施工管理部部长吴江滨两人全程盯在现场,协调施工全局。
工作全面展开后,机械设备出现不足。六建混凝土分公司迅速派出两辆铲车支援现场。随着抢险工作的进展,横穿抢险现场的道路开始通车,在配合修建护堤的同时,建工机械公司抢险大队队员还负责起交通疏导工作。
20时左右,高速路西北侧的护堤修建完成,机械公司的60台机械设备全部转战到东南侧的作业面,开始平整护堤基础。“天亮前必须创造出作业面,不能耽误施工。”机械公司副总经理李檀和李文波盯在现场指挥。到25日早晨,作业面创造出来了,此时,砂石料运输车增加到100余辆,施工人员还没有完全消除前一天的疲惫,就再次投入战斗。
从24日6时到25日18时,在1800余名建工集团建设者的努力下,用25000方级配砂石料筑成了绵延1.5公里、高1.5米的梯形护堤,为京港澳高速的安全通车提供了保障。
铁军作风
两天三夜,建工机械公司58岁的耿建国没回家,没换衣服,中间只在抢险车里眯了一会儿。兼任市房屋建筑抢险大队队长的耿建国说,他们的抢险工作都是整宿的,连续作战是家常便饭。此前,他刚刚带队完成市区两处抢险任务,又毫不耽搁地赶到京港澳高速路抢险现场。
“这次修筑护堤,与抢险大队平时的抢险任务不一样,体现了全集团的合力。”与耿建国一样,队里的9名队员都是在抢险一线坚守了两天三夜。
据了解,1800名施工人员的饮食都是在现场解决的,大家在泥泞的草地上席地而坐,匆匆吃完又投入战斗。
三建北车项目部施工班组组长韩士力负责生产和安全,他说:“我们班组的人都很振奋,积极投入到工作中。现场的生产进度和安全,我一定要严格把关!”
六建参战的5个项目部承建的都是重点工程,在安排好各自的日常工作后,5个项目部的主要负责人都到一线指挥。张锴在现场盯了两天,一脸疲惫,眉头紧锁。“看这天气,随时有可能下雨,大家都很紧张,还好在下雨之前完成了任务!”
25日18时,护堤全部完成,张锴与同事们才稍微放松了。19时,建工集团再次召开紧急会议,房山区7个镇5590间临时安置房、500套过冬安置房和9万平方米迁移保障房的建设工作正在部署。在另一片更大的战场上,有同样重要的任务等着这支铁军……(杨海舰 王加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