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淀区2022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田村路街道)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昔日的老旧小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老旧小区改造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该项目位于田村路街道玉海园一里、五里和永景园小区,是六建集团承揽的首个大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三个社区四个物业。此次改造解决了居民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极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不论外观还是功能都得到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工期紧、任务重、施工范围点多面广、安全管控难、居民需求多样是施工管理的难点,面对交叉作业多、施工环境复杂,对施工组织、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深入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项目团队按照设计方案、图纸,先后对改造现场逐一进行详细踏勘,全面摸排基本情况。聚焦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实现了与居民“共建、共治、共享”。
项目团队以“问需于民”为出发点,入户调查的同时,在小区内设置居民接待室面对面开展咨询活动,拓宽沟通渠道了解居民改造需求,让居民充分参与到“改什么、怎么改”改造全过程。精准建立改前状况台账,针对停车位设置、给排水改造、护栏拆除、空调规整等多元化需求,分类建立需求台账,确保改造紧贴小区实际、符合民意。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错峰施工”“车等人”“料等人”等措施,合理安排工期,在施工与休息,施工与出行之间找到平衡点,快速推进改造进度,提前10天完成37栋楼外檐改造。聚焦改造“痛点”见实效,积极探索制作微改造模型,从屋面、外檐、外窗,到室内地面、墙面、管道等材料、工艺做到一体化公示,对比更换下来堵塞、锈蚀严重的管道,让居民可以直观地看到改造效果。例如,给排水改造中,项目团队根据居民个性化需求实行一户一策,逐户制定可操作的施工方案,通过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有效增强了居民对改造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对项目团队的信任度和肯定度,顺利完成1200余户给排水改造。
相较于传统施工项目,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现场与居民生活区域交织,“缝缝补补”的工程看似不如平地起高楼那般震撼,却更加考验项目团队管理水平。项目团队始终把“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理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经常性组织各项应急救援演练及培训,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实力和水平;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区,无死角、不间断巡视小区每个角落,安全细化到户、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成立质量监督小组,联合监理单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面检查,针对保温板粘贴、锚栓安装、屋顶防水敷设、给排水改造等重点工序进行不定时抽检,紧盯薄弱环节,保质高效推进度。
项目党支部围绕“党建引领+主动出击+居民共治”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带头作用。为进一步宣传政策、快速了解居民需求,项目团队提前部署相关工作,由党员带队成立10个入户调查冲锋组,采用“走街串巷、上门入户”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将以“心”换“新”落到实处。他们通过帮老人送水倒垃圾、搀扶行动不便人员上下楼、换灯泡、修水管等方法,快速融入社区,仅用一个月顺利完成2847户入户调查和归纳统计工作。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项目党支部依托属地政府,成立了属地街道、社区、物业、居民多方协同联动机制,通过主动参与街道办事处协调会、组织召开居民座谈会、微信小程序投票等,成功搭建“互联网+”多元化共建议事平台。通过改造前问需于民征求意见、改造中问计于民建言献策、改造后问效于民定期公示,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管家”模式服务体系,多渠道协调解决居民各项改造事宜;严格执行问题回访制度,形成问题台账,协同社区24小时内追踪回访,共同确保办结时限,做到居民有所问、项目有所答,形成闭环。一年来,项目共收到社区、居民群众送来各类锦旗20余面、感谢信10余封。
经过改造提升后的小区,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下一步,六建集团将总结经验做法,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质,朝着逐步形成可复制的老旧小区改造管理实施模式以及关键技术研究的目标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城市更新的新模式、新路径,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